中国传真新闻社消息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吃上了面条。天南地北,各种面条百花齐放。甚至还有“中国十大面条”之说。 今日,就来聊聊中国哪里的面条最好吃?
1、三虾面
三虾面是上海和苏州一带的面点。色泽鲜艳,面条柔韧滑爽,汤浓味鲜。所谓”三虾”,即虾籽、虾脑、虾仁,它们是虾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苏州曾用”三虾”加豆腐制成三虾豆腐菜。20世纪20年代初期,上海一些著名的菜馆取用三虾和面条制成”三虾面”作为高级筵席的点心,后来许多面馆出售,是盛夏面点中的佳品。
2、竹升面
竹升面是广州人的心头爱。因为这是一碗有好意头的面。竹升面的打法奇特。取鸭蛋和成面团,做面人坐在竹竿上,双脚蹬地,一上一下,几万次的弹压之后,压出来的面条薄如纸,揉拉如丝。这种细面,和北方的面完全不同,口感爽脆弹牙。 在碗里加汤至半,盛上面条,丢几颗云吞、几片青菜,撒点韭黄。云吞薄皮厚肉,与面汤的咸香弹牙揉合在一起,清而不腻,鲜而不腥。 早晨吃一碗,清新。深夜来一碗,解馋。 更重要的是,吃一碗竹升面,人哪,就会如竹子般“节节高升”。
3、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恰如一幅江南的画。 清澈的汤底,是江南的流水。细白的面条,是杨柳依依,春思绵绵。青翠的葱花,是春日绿野的细碎。 相传,阳春面原先是叫十文面,因为一碗十文钱。可是,江浙一带的人“爱美好是天然”,因此给它取了个优雅的名:阳春面。 不用浇头,但骨头熬出汤,猪油炸出的葱油,端端底底,吃的是那一碗面的本来滋味。从此,这江南的良辰美景,绕不过这阳春三月一碗面。
4、重庆小面
如果说,火锅是重庆的性格。那么,小面就是重庆的灵魂。而佐料,就是小面的灵魂。 盐、酱油、豆豉、油辣子海椒、花椒面、猪油、葱花、姜蒜、芽菜、花生碎、芝麻酱……十几碗,琳琅满目,但每一家小店的佐料都不一样。在老师傅看来,每一种佐料的用量,处理方式,甚至添加的顺序都能影响面的味道。因此,没有哪一家小面是最正宗的说法,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那一碗小面最好吃。 据说,每一个勇闯天涯的重庆人,回到家乡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小面,让那股热辣的味道直冲鼻尖,敲打泪腺,填满寂寞的肚子。
5、云吞面
云吞面又称馄饨面、细蓉、大蓉。是广东省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粤菜系。一般以云吞拌面,分为汤面与捞面。云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馄饨和蛋面,加入热汤即成。云吞面也是香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云吞就是馄饨,最早云吞以全猪肉制,所以称做“净肉云吞”。古代云吞很讲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后剁。现今我们平常吃的云吞面多数是以鲜虾云吞制成,云吞材料有云吞皮、鲜虾、猪肉。云吞面以云吞和面还有熬好的汤头制成,云吞口感润滑,面入口有弹性,让人回味无穷,面更具有弹性带嚼尽劲,并且云吞拥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6、担担面
四川人真的太懂吃了,他们能把完全不同的原料放到一起,一味衬一味,一味更比一味香,香到让你念念不忘,直把他乡当故乡。 担担面,便是其中的翘楚。它缘起于挑着担担卖面的小贩。以前,他们挑着扁担,一头是煤火炉上承着铜锅,一分为二,一格煮面,一格煮鸡;另一头装着面条、抄手、调料等等,晃晃悠悠 ,穿街走巷:“担担面,担担面……”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但那一口细薄红亮的面条、酥香的臊子从来都没变过。 担担面最大的特色,就是面臊,也叫脆臊。将猪腿肉剁成末,加上料酒、盐、胡椒粉、味精调味,加上甜面酱炒香,微微吐油便可起锅,不麻烦,就是好吃。
7、宜宾燃面
宜宾燃面是四川省宜宾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名小吃之一。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燃面小吃选用当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因为燃面是素面,改革开放以后燃面家族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例如荤燃面、燃汤面等等。古老的燃面又带给喜好它的宜宾人民更多的味觉盛宴。
8、奥灶面
奥灶面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传统面食之一,属于苏菜系。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
9、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也称为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通常用面粉加食盐、水搅拌,和成面团并揉搓,制成小面棒,涂上香油码好。制作时,边摔边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放上青菜,浇上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10、焖肉面
焖肉面是江南地区最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由苏州同德兴、陆长兴等面店馆首创。它采用猪五花肉加调料经宽汤焖制而成,肉质酥烂如豆腐,味鲜汁浓,颇受食客的喜爱。
11、兰州牛肉
面可是,在兰州,没有“兰州拉面”。他们叫牛肉面、牛大碗,就是大碗牛肉面的意思。 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牛骨熬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椒油)、五黄(面条亮黄)。导演贾樟柯曾描述,深夜上海的街头,有好几家兰州拉面。小店很清静,火炉上飘着一缕青烟。 “如果我是兰州人,这四堵围墙在上海滩就为我围起了一座故乡,舌根上有最顽固的乡愁,有识别我们不同基因的密码。” 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全中国却有兰州人的乡愁。 离开故乡之后,方有故乡。
12、空心面
空心面,顾名思义为空心的面条,它历史悠久,约有1500年的历史。俗称藕面、宫面、手工面、夫妻面等。
13、杭州片儿川
杭州片儿川是浙江杭州地区一种著名的特色传统汤面,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丝组成。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其特色在于雪菜和笋片的鲜美片儿川的价格适中,是杭州市民最喜爱的日常小吃之一。
14、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辅以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贵阳市区内各小吃街均有卖。
15、大碗皮肚面
皮肚并非南京当地独有的食材,它实在是太寻常了,各大超市、菜场,随处可见,价格倒是不菲,因为做工比较复杂,猪皮去了毛,晾晒烘干再烹炸,最后才能做成金黄色的皮肚。皮肚经过浓汤熬煮过后,软溜溜的,浑身包裹了滚烫的高汤,吃一口能烫掉一层舌头皮,但这种鲜货,一旦凉了反而吃不出鲜美,所以南京大碗皮肚面只可以趁热吃。街头巷尾的大碗皮肚面,往往采用两类做法,一类是老卤,一类是小煮。区别在于面汤与浇头。老卤面面汤用卤肉的汤汁调兑而成,酱香浓厚,汤中散发出丝丝缕缕大料的甜味。老卤汤熬煮出来的大排、小排、大肉等浇头,保留了老南京传统口味。小年轻喜欢大排小排风味,而老年人则喜欢大肉熏鱼口味。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大碗皮肚面属于小煮面。小煮面里真是蕴藏着一个丰富滋润的营养世界,其色香味更是怡情养目。小煮面里额外添加鸡蛋、西红柿、肉丝、猪肝、青菜、木耳、笋干、香肠,其味道鲜美,汤色乳白,让人仅仅从面馆门口经过就垂涎三尺,再看看那些当街而坐的食客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的吃相,不心动才怪!
16、沙县拌面
沙县拌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点,属于闽菜系沙县小吃的一道招牌菜,一般与沙县扁肉搭配成餐,具有香味浓,色泽鲜,原料简单,烹饪方式易掌握的特点。
17、饸饹面
饸饹面(市面上又称合罗面)是一种中国北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放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西、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尤以山西南部饸饹面起源早。
18、烩面
河南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筋道、营养高,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遍及全国。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以把骨头油熬出来为佳,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
19、沙茶面
沙茶面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中国的沙茶面分闽南沙茶,广东潮汕沙茶等风味。其妙处在在于沙茶酱的制作,而沙茶酱用以制作汤头。沙茶酱主料有虾干,鱼干,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几种食材构成,经油炸香酥再研磨细,制成沙茶酱待用。
20、油泼面
对陕西人来说,活着就是要吃面!没有泡馍和面,谈什么人生?他们有五十多种面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油泼面了。油泼面的精髓,在于最后一道工序:滚油现泼。 一大瓢滚油,滋滋滋冒着热气,手稳眼准地泼在那一撮辣子上。辣味直呛,满碗红光,马上拌匀,大碗宽面,“雨露均沾”,香、辣、劲、光! 吃油泼面,一定要大口。《白鹿原》里,张嘉译就端着大碗,大口吃油泼面,配着大蒜,那叫一个香! 以前,能不能手擀出一碗好面,关系到一个女人在家中的地位。 最好吃的油泼面,往往是在不起眼的小饭馆里,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在母亲的厨房里。
21、手抓面
手抓面是福建省安溪、漳州的特色民间传统小吃。制作时以面粉裹着油榨豆干,抓在手掌里进食而得名。进食时还必须在面份上抹上芥辣、甜酱、蒜蓉醋、沙茶酱油,或花生酱辣酱等多种调味酱料,而这些酱料可根据个人爱好选调,混在一起以手抓着吃,香、甜、酸、辣,冰凉、滑润,从吃法到口味确是别具风味。
22、锅盖面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传统美食。成品的锅盖面具有软硬恰当、柔韧性好等特点,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
23、冷面
吃延吉冷面,自带仙气,旁边总有碎冰,或是冰冻过的饮料。延吉冷面,讲究一个“冷”字。如杜甫所言:“经齿冷于雪。”这一碗面,牛肉汤底是关键,煮熟后加入冰碴,配好酸甜的口感。汤必须清,所以浮油要撇清,不能让人起了油腻之感。 上面铺着几片牛肉、切开白煮蛋、几片苹果片、一撮梨丝、黄瓜丝,还有辣白菜等等,码得齐齐整整,色彩缤纷。大碗搅拌,酸酸甜甜,冰冰凉凉,全在口里绽放。
24、拉条子
拉条子就是新疆拌面的俗称。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是包括新疆以及西北各省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驰名中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25、扯面
扯面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传统面食。扯面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南部以及甘肃的徽县、两当、成县。已有3000年历史。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为中华名吃。主要原料有上白面粉、鸡蛋、菠菜、西红柿、土豆、红萝卜、豆角、臊(sào)子和调味料等。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捏住两端一边拉扯一边不断敲击案板发出“bangbang”的声响,扯到一定长度后将面条对折,重复上述动作,反复多次后扔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加调料、臊子和辣子粉,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
26、打卤面
打卤面是山西、山东一带的传统面食。打卤面做法多样,风味不一,用料也多种多样,随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风味。打卤面的明显的特点就是做卤子,然后煮白水面条,煮好以后把卤子放到白水面条充分的搅拌,有很好的促进食欲的作用,而且做法也是比较多的,做的卤子可以有荤有素,制作的花样也是五花八门。打卤面可以算是北方人最喜欢的面食之一,口感香浓,亦饭亦菜。
27、臊子面
臊(sào)子面是中国陕西省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28、刀削面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没吃过刀削面,便算不得吃过山西面。刀削面的灵魂,顾名思义,面叶必须用刀削。 高明的师傅,一分钟能削两百刀,刀刀恰好是六寸长。左手托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 用刀削出的面叶,棱角分明,中厚边薄,形似柳叶。“一根落锅,一根飘,一根白练已出刀,好似鱼儿腾空跃。 飞面入锅,滚水沸腾,煞是好看。入口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当得起这一身“好武艺”! 配上“浇头”,铺上鲜菜,滴上几滴山西老醋,让人销魂……
29、北京炸酱面
“炸酱面,稳住!”待山河无恙,想去北京城里逛逛,吃一碗炸酱面。 炸酱面的灵魂是酱。酱是干黄酱,一般来说,南城的人喜欢用六必居,北城喜欢用天源,回民则喜欢桂馨斋。但对老北京人来说,最好吃的炸酱面,就是自己家里的。想怎么整就怎么整,丰俭由人。 大热天的时候,大伙儿蹲在胡同口或院子里,捧着碗炸酱面,碗里搁一根黄瓜,边吃边聊,还能下下棋,一点也不误事儿。即使住在皇城根下,也有那股子地气。“忒儿喽忒儿喽”,真香!
30、武汉热干面
“日啖热干面一碗,不辞长作湖北伢!”对武汉人来说,没有热干面的“过早”,是没有灵魂的。一大早,食客就坐满了街头小店的马扎,坐等吃面。 对外地人来说,未必吃得惯这么浓重的味。但对本地人来说,那一股子芝麻鲜香,才是叫醒一天的绝世美味。 一碗正宗的热干面,必是面条筋道爽口,色泽黄而油润,芝麻酱香横冲直撞进鼻子、嘴巴,就像风风火火的武汉人。配着清甜的蛋米酒,哧溜哧溜,一碗热干面下肚,元气满满。 蔡澜说武汉是“早餐之都”,这里的人对于早餐有一种倔强的执念,无论再忙再累,都要丰盛着过。
31、焖面
焖面是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特色传统面食小吃,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等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又称为蒸面、卤面、炉面、垆面、烀面、糊面。主料是面粉,配料主要是卷心菜,豆角和猪肉。其他随自己喜好而加。可以加入蘑菇,香菇,土豆丁,也很好吃,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焖面是传统面食(汤面)的革新性产品,其加工工艺就是——焖,从烹饪技术来讲,焖出来的面,不会因在水煮制过程中破坏面粉的蛋白质分子网状结构,蔬菜中的养分和水分流失最少,所以焖面更加营养,口感更好。焖面起源于宋朝,发源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南等地焖面主料是面粉,配料主要是豆角和肉类,其他随自己喜好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