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真新闻社贵阳消息(记者 王玉伦):6月13日,是我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部署,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省机场集团联合主办的“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彩贵州非遗购物节暨非遗周末聚”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正式启动。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胡忠雄同志,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邹康同志,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张玉广同志,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 黎盛翔同志,贵州省总工会副主席 刘吉同志,贵州省扶贫办专员 黄俊明同志,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袁华同志,多彩贵州网副董事长、总经理 万群同志,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党委副董事长、总经理夏虹同志,贵州日报报刊社副社长,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副总经理史红云同志,贵州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邹虹同志, 贵州出版集团纪委书记 钟志刚同志。
本次活动的还有:省体育局、省文联、贵阳机场股份公司、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携程集团、云景文旅公司、德江桶井乡、沿河中界镇、石阡甘溪乡以及媒体朋友们。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同志,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致辞。
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文旅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打赢歼灭战”的有效手段。
经各级文旅部门推荐申报,省文旅厅严格审核,确定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等173家单位为我省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他们是:黎平县侗品源旅游商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 ;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贞丰县者相镇纳孔王凤手工刺绣坊;册亨县贵州好之味精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 黎盛翔同志、贵州省扶贫办专员 黄俊明同志为他们授牌。
黔东南州非遗中心主任粟周榕为我们推介黔东南州精品非遗旅游体验线路,兴义市万峰林集团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冉兴普推介兴义非遗旅游体验线路。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胡忠雄、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邹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袁华移步到舞台,为我们点亮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彩贵州非遗购物节暨非遗周末聚启动球。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安排,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首次举办“非遗购物节”。我们重点打造的“多彩贵州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参与的商家102家,产品3760余种,参与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有103个。其中,在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那家网销售和直播带货平台的工坊、企业、传承人49家,另外40家的产品,我们将通过山地百货淘宝店,进行统一推介销售。
此次的非遗购物节,不仅组织了非遗和非遗文创产品,还邀请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产品参加,用“非遗购物节”平台,助推脱贫攻坚。还邀请到了德江桶井乡、沿河中界镇、石阡甘溪乡脱贫攻坚一线的领导,参与直播带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舞蹈“反排木鼓舞”。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
《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时,一般要唱飞歌。
《蝉之歌》则是贵州侗族大歌的经典曲目,其以独特的音乐结构特点,多声部唱法的自然和谐之美的最为突出的美学特点和传统且独到的音乐表现形式阐释了贵州侗族大歌丰富的艺术内涵。
彝族铃铛舞,彝语称为“恳合呗”,主要流传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铃铛舞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
黑虎拳传入贵州100多年来,随着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与本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风格特色相结合,自成了一方流派。2019年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春暖花开》锦鸡舞来源于锦鸡苗族,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苗族同胞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吹笙跳月活动,敲击铜鼓,欢跳锦鸡舞,放牯子牛斗角,以纪念先祖和感恩锦鸡。
相声《话说非遗》
歌曲《相约贵州》
今年的“非遗购物节”和“非遗周末聚”活动,在文旅融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探索。一是在形式上,采取非遗进景区,与景区联动共建发展;二是产品上,将集中和突出“实物化、商品化、本土化”,通过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我省的非遗文创旅游商品,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成果;三是与旅游六要素融合,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开辟更多路径。一会儿我们还要请两个市州为大家作非遗旅游线路的推介,欢迎大家实地体验感受贵州。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脉,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源泉,中华文化已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始终坚持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和“文物赋彩 全面小康”。实践证明,文化遗产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苦干实干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